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郭兴
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30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会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各个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比如,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特别是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这些战略性、创新性举措,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相较于五年前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此次全会不仅谋划未来5年发展,还勾画未来15年蓝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引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今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也擘画了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蓝图。十九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的目标。
科技自立自强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科技创新历来都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这个作用将会更加凸显、更加重要。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从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的。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摆位和重大部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会提出的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举措。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会还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全会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
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在就业、收入、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社保等方面,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全会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是一项重要内容。
“十三五”期间,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5%;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由2010年的1亿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亿多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此次全会表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发展一路向前。
全面促进消费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自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采取了促增收、扩消费举措,居民收入和消费逐步恢复。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由负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三季度的增速也由负转正。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全会《建议》专门对文化建设进行了部署,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